2016年全國科普日科普教育之科技與生活知識競賽練習題附答案
【全民競賽網】1、在花瓣中,有一種叫“花青素”的色素,當它遇到酸性物質時會變成()。
A、黃色
B、紅色
C、綠色
D、藍色
參考答案:B
本題解析:【解析】花青素是構成花瓣和果實顏色的主要色素之一?;ㄇ嗨厥且环N水溶性色素,可以隨著細胞液的酸堿改變顏色。細胞液呈酸性則偏紅,細胞液呈堿性則偏藍。本題選B。
【全民競賽網】2、下列日常生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是為了防止傳熱
B、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是為了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
C、觸電時“抽不出”是由于電流形成的磁場吸引著觸電處,所以離不開
D、鉛筆筆桿上常有等標識,“H”越多,代表筆芯越硬;B越多,代表筆芯越軟
參考答案:C
本題解析:【答案】C。解析:觸電時“抽不出”是由于電流的刺激,手會由痙攣到麻痹,所以才離不開。因此C項說法錯誤。
【全民競賽網】3、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的國家是()。
A、美國
B、法國
C、中國
D、前蘇聯
參考答案:D
本題解析:【解析】1954年6月27曰,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在蘇聯奧布寧斯克建成。這座原子能發電站利用原子能反應堆中軸原子核分裂時所釋放的能量發電,發電能力為5000千瓦,開創了人類歷史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紀元。故本題應選D。
【全民競賽網】4、下列選項中有哪一種不屬于中國十大名茶?()。
A、雪絨
B、普洱
C、鐵觀音
D、瓜片
參考答案:A
本題解析:A【解析】中國十大名茶由1959年全國“十大名茶”評比會所評選,包括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廬山云霧茶、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此外曾出現在非官方評選的“十大名茶”中的系列名茶包括湖南蒙洱茶、云南普洱茶、北路銀針、南路銀針、凍頂烏龍茶、蘇州茉莉花茶、四川蛾眉山竹葉青茶、蒙頂甘露、太平猴魁、屯溪綠荼、雨花茶、滇紅、金獎惠明茶。A項雪絨茶不是十大名茶之一,故本題選A。
【全民競賽網】5、下列對常用電器節電的說法不成立的是()。
A、將液晶電視動態模式改為影院模式,可省約40%的耗電量
B、空調只要提高1°C制冷時的溫度設定,便可以節電約10%
C、使用電腦采用中等亮度,既有利于保護視力,又能夠省電
D、靈活使用電腦內置的節電程序,不能取得明顯的節電效果
參考答案:D
本題解析:D【解析】測試數據表明,如果將電腦設置為將作業數據暫時保存于硬盤的“睡眠狀態”,此時的耗電僅為約3.8瓦^即使是向內存供電的“待機狀態”,也只耗電約5.7瓦,與始終打開顯示器相比可節電約70%。對于筆記本電腦,靈活使用內置的節電程序,也可取得明顯的節電效果。故本題選D。
【全民競賽網】6、在很多加油站都有這樣的提示:“請熄火加油”“請不要使用手機”等。這樣是為了防止火花點燃汽油引起火災,因為常溫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華
D、升華
參考答案:B
本題解析:【解析】加油站之所以有這樣的提示,是因為常溫下汽油容易從液態變為氣態,這是一個汽化的過程。故本題選B。
【全民競賽網】7、第三次技術革命中,具有代表性的發明是()。
A、蒸汽機
B、電力
C、原子能、計算機、空伺技術
D、生物能
參考答案:C
本題解析:C【解析】四次科技革命與代表發明分別是:第一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其代表發明是蒸汽機;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革命),主要是電力的廣泛應用,人類進入電氣化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航天空間技術為標志;系統生物科學與技術導致的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新能源科技革命),包括生物信息技術、個性化醫學技術、生物芯片技術、生物太陽能技術、生物計算機技術等。
【全民競賽網】8、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A、醫用酒精和工業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傷口消毒
B、喝牛奶、豆漿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可有效緩解重金屬中毒現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變藍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檢驗加碘食鹽的真假
D、低血糖癥狀出現時,吃饅頭要比喝葡萄糖水見效快
參考答案:B
本題解析:【答案】B
【全民競賽網】9、以下科技常識正確的是()。
A、原子彈爆炸是核能聚變的反應過程
B、使用甲醇含量高的建材進行家庭裝修,容易導致室內環境污染
C、“鈦”因為耐高溫,比鋁還輕,被稱為“太空金屬”
D、手機剛接通時的電子輻射最強
參考答案:D
本題解析:【答案】D。解析:A項中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就是來自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B項中應當為甲醛。C項中鈦比鋁還重,所以錯誤。
【全民競賽網】10、如果研究明朝手工業技術,應査閱的重要文獻資料是()。
A、《農政全書》
B、《天工開物》
C、《夢溪筆談》
D、《齊民要術》
參考答案:B
本題解析:【答案】B。解析:《天工開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禎十年)?!短旃ら_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