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科普日科普教育之科技與生活知識競賽練習題附答案
【全民競賽網】1、在寒冷的冬天,大雪過后我們通常會看到路面上被撒上一層鹽,這樣做能夠加速融雪。這是因為()。
A、鹽和冰混合后融點降低
B、鹽和冰混合后融點升高
C、鹽和冰發生了化學反應
D、增大了冰面摩擦力
參考答案:A
本題解析:【答案】A。解析:除了鹽的溶解需要吸熱以外,主要原因就是鹽和冰混合后形成的鹽水的融點較低,雪難以形成冰塊。
【全民競賽網】2、坦克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A、德國
B、蘇聯
C、英國
D、美國
參考答案:C
本題解析: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御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國政府采納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制造和冶金技術,試制了坦克的樣車。本題選C。
【全民競賽網】3、熱傳導的各種方式中,熱輻射是以()形式傳遞熱量的。
A、光波
B、電磁波
C、介質流動
D、物體接觸
參考答案:B
本題解析:【答案】B。解析:熱輻射是指物體由于具有溫度而輻射電磁波的現象,是熱量傳遞的三種方式之一。一切溫度高于絕對零度的物體都能產生熱輻射,溫度愈高,輻射出的總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由于電磁波的傳播無需任何介質,所以熱輻射是在真空中唯一的傳熱方式。本題答案選B。
【全民競賽網】4、冰是水在低溫條件下的一種形態,然而生活中發現,在我國北方的冬季,河流往往是表面結冰而深層依然是流動的水,對于此種現象,原因是()。
A、水固化成冰時會釋放出熱量
B、表面冰層具有隔熱保溫作用
C、水在0℃左右具有熱縮冷漲的性質
D、氣溫尚未低到使河流整體冰凍的程度
參考答案:B
本題解析:【答案】B。解析:水的比熱容比空氣大,冬天空氣降溫快,接觸空氣的水面相比深層水降溫快,所以先結冰,水面冰層同時起到了隔熱保溫的作用,使深層水不易結冰。故答案為B。
【全民競賽網】5、下列對人物及其貢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凱恩斯撰寫了《國富論》,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B、孟德爾發現遺傳學定律,為遺傳因子理論奠定了框架基礎
C、馮?諾依曼開創了現代計算機理論,其體系結構沿用至今
D、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定律,并據此發明了早期的發電機
參考答案:A
本題解析:【答案】A?!窘馕觥俊秶徽摗返淖髡呤莵啴?/span>?斯密,此書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圣經”?!秶徽摗返氖状纬霭鏄酥局洕鷮W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是現代政治經濟學研究的起點。
【全民競賽網】6、甲方和乙方采用公鑰密碼體制對數據文件進行加密傳送,甲方用乙方的公鑰加密數據文件,乙方要對數據文件進行解密應該使用()。
A、乙的公鑰
B、乙的私鑰
C、甲的公鑰
D、甲的私鑰
參考答案:B
本題解析:B【解析】公開密鑰密碼體制是現代密碼學的最重要的發明和進展。密鑰是成對生成的,每對密鑰由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組成。在實際應用中,私鑰由擁有者自己保存,而公鑰則需要公布于眾。假如甲要向乙發送信息,甲、乙都要產生一對用于加密和解密的公鑰和私鑰。甲的私鑰保密,曱的公鑰告訴乙;乙的私鑰保密,其公鑰告訴甲。當甲要給乙發送信息時,甲用乙的公鑰加密信息,因為甲知道乙的公鑰。甲將這個消息發給乙,乙收到這個消息后,用自己的私鑰解密消息。故本題選B。
【全民競賽網】7、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的國家是()。
A、美國
B、法國
C、中國
D、前蘇聯
參考答案:D
本題解析:【解析】1954年6月27曰,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發電站在蘇聯奧布寧斯克建成。這座原子能發電站利用原子能反應堆中軸原子核分裂時所釋放的能量發電,發電能力為5000千瓦,開創了人類歷史上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新紀元。故本題應選D。
【全民競賽網】8、弦樂在演奏之前,演奏員都要調節自己的樂器——擰緊或放松琴弦,這樣做主要是改變樂器發出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傳播方向
參考答案:A
本題解析:【答案】A。解析:影響音調的因素是頻率,影響響度的因素是振幅,影響音色的因素是發聲體本身。調節琴弦的松緊能夠影響琴弦的振動頻率,即影響了音調。而振幅的大小取決于撥弦的用力程度,與弦的松緊無關。所以答案為A。
【全民競賽網】9、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病毒比細菌小得多
B、病毒的形狀多樣,有球形的,桿形的,蝌蚪形的等
C、病毒都沒有細胞結構
D、病毒對人類都有害
參考答案:D
本題解析:【答案】D。解析:病毒是由一個核酸分子(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的非細胞形態的營寄生生活的生命體,它并不一定都有害,例如,病毒疫苗對人類有防病毒的好處,能促進人類的進化,人類的很多基因也都是從病毒中得到的。
【全民競賽網】10、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政府制定了“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是在()。
A、20世紀50-60年代
B、大躍進時期
C、20世紀60-70年代
D、文革時期
參考答案:C
本題解析:【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