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1、《勞動合同法》由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A)通過,(A)起施行。
A.2007年6月29日,2008年1月1日
B.2007年6月29日,2007年6月29日
C.2007年6月28日,2007年10月1日
D.2007年6月28日,2008年1月1日
2、《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C)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A.企業
B.用人單位
C.勞動者
D.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3、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C)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A.董事會
B.監事會
C.工會
D.職工代表大會
4、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守合法、(D)、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原則。
A.公道
B.公認
C.公開
D.公平
5、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C)。
A.不遵照執行
B.宣布廢止
C.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D.請求勞動行政部門給予用人單位處罰
6、《勞動合同法》調整的勞動關系是一種(C)。
A.人身關系
B.財產關系
C.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相結合的社會關系
D.經濟關系
7、用人單位自(A)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
A.用工之日
B.簽訂合同之日
C.上級批準設立之日
D.勞動者領取工資之日
8、已經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B)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A.十五日
B.一個月
C.二個月
D.三個月
9、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C)時間的勞動合同。
A.解除
B.續訂
C.終止
D.中止
10、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A);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A.責令改正并給予警告
B.責令改正
C.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
D.給予警告
11、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B);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A.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B.責令改正
C.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警告
D.給予警告
12、以下屬于勞動合同必備條款的是(A)。
A.勞動報酬
B.試用期
C.福利待遇
D.保守商業秘密
13、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B)。
A.一個月
B.二個月
C.半個月
D.一個半月
14、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D ),并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A.30%
B.50%
C.60%
D.80%
15、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 A )。
A.違約金
B.賠償金
C.補償金
D.損失費
16、競業限制的人員限于用人單位的(C)、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
A.管理人員
B.中層管理人員
C.高級管理人員
D.一般管理人員
17、用人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A)。
A.繼續有效
B.失去效力
C.效力視情況而定
D.由用人單位決定是否有效
18、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B)勞動合同的履行。
A.影響
B.不影響
C.不一定影響
19、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B)。
A.法律援助
B.支付令
C.社會救濟
D.依法制裁用人單位
20、變更后的勞動合同文本,(A)。
A.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B.由用人單位留存備查
C.由勞動者一方保存
D.由勞動行政部門保存
21、職工患病,在規定的醫療期內勞動合同期滿時,勞動合同(D)。
A.即時終止
B.續延半年后終止
C.續延一年后終止
D.續延到醫療期滿時終止
22、勞動合同終止后,用人單位應當在(B)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A.七日
B.十五日
C.一個月
D.三個月
23、用人單位(C),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A.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B.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C.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
D.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24、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D)年。
A.二
B.五
C.十
D.十二
26、集體合同立法最早的國家是(D)。
A.美國
B.新加坡
C.英國
D.新西蘭
27、勞動者(B),用人單位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A.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B.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C.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D.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28、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B)倍的工資。
A.一
B.二
C.三
D.四
29、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是,用人單位(D)。
A.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
B.發生合并或者分立
C.變更投資人
D.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
30、在法定情形下,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C)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后,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A.工會
B.全體職工
C.工會或者全體職工
D.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31、用人單位對已經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B)年備查。
A.一
B.二
C.三
D.五
32、集體合同由(A)代表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訂立。
A.工會
B.職工代表大會
C.監事會
D.股東代表大會
33、尚未建立工會的用人單位,集體合同由(C)指導勞動者推舉的代表與用人單位訂立。
A.勞動行政部門
B.企業黨委
C.上級工會
D.勞動關系三方協調委員會
34、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B)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A.十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五日
35、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C)具有約束力。
A.工會和勞動者
B.工會和用人單位
C.用人單位和勞動者
D.勞動行政部門和勞動者
36、因(B)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A.簽訂
B.履行
C.訂立
D.檢查
37、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A)集體合同規定的標準。
A.不得低于
B.可以低于
C.必須高于
D.應當高于
38、企業職工一方與用人單位可以訂立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權益保護、工資調整機制等(C)。
A.職業集體合同
B.綱領性集體合同
C.專項集體合同
D.不完全集體合同
39、單位行政撥繳的工會經費,基層工會留用(A),上繳地方工會(A)。
A.60%、40%
B.70%、30%
C.50% 、50%
D.40%、60%
40、勞動法的首要原則是(A)。
A.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
B.物質幫助權
C.報酬權限
D.休息休假權
41、(B)是勞動權的核心。
A.擇業權和勞動報酬權
B.就業權和擇業權
C.休息休假權和勞動保護權
D.勞動保護權和職業培訓權
42、所謂( C)是對勞動者權益和權能的保護,包括人身權益和財產權益、法定權利和約定權益。
A.基本保護
B.優先保護
C.全面保護
D.部分保護
43、政府制定或調整重大勞動關系標準時應當貫徹“三方原則”,即政府、工會、(D)共同參與決定。
A.企業
B.員工
C.員工代表
D.企業家協會
44、不屬于社會保險特征的是(A)。
A.自由性
B.社會性
C.互濟性
D.補償性
45、(B)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勞動法律
B.憲法
C.國務院勞動行政法規
D.勞動規章
46、(A)是勞動法最主要的表現形式。
A.勞動法律
B.憲法
C.勞動規章
D.國務院勞動行政法規
47、(D)是當前我國調整勞動關系的主要依據。
A.勞動法律
B.憲法
C.勞動規章
D.國務院勞動行政法規
48、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稱為(C)。
A.勞動法律
B.憲法
C.勞動規章
D.國務院勞動行政法規
49、將①憲法、②勞動法律、③行政法規按照法律效率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正確的(A)。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50、(B)不具有法律效力。
A. 立法解釋
B.任意解釋
C.司法解釋
D.行政解釋
51、(A)是雇員與雇主確定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
A.勞動合同
B.雇用規則
C.司法解釋
D.集體合同
52、(D)是通過工會與雇主或雇主協會按照合法的程序,經過集體談判達成的關于一般勞動條件的協議。
A. 勞動合同
B.判例法
C.司法解釋
D.集體合同
53、(B)包括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資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制度以及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制度等。
A.促進就業法律制度
B.勞動標準制度
C.職業培訓制度
D.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
54、勞動法規定的勞動標準為(D)勞動標準,具有單方面的(D)。
A. 最高,非強制性
B.最低,非強制性
C.最高,強制性
D.最低,強制性
55、(D)在于保障勞動者的物質幫助權,其功能是使勞動者在年老 、患病、工傷、失業和生育等情況下能夠獲得幫助和補償。
A. 促進就業法律制度
B.勞動標準制度
C.職業培訓制度
D.社會保險和福利制度
56、勞動法監督檢查的(A)既包括《勞動法》各項規定的實施狀況,也包括勞動法律部門各項勞動法律規范的實施狀況。
A.內容
B.目的
C.客體
D.方式
57、(A)是指勞動法律規范在調整勞動關系過程中所形成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A.勞動法律關系
B.勞動合同關系
C.勞動行政關系
D.勞動服務關系
58、勞動關系的產生是以勞動條件的(C)為其條件。
A.合并
B.具備
C.分離
D.完整
59、(A)即雇員與雇主在勞動過程中權利義務關系。
A.勞動合同關系
B.勞動行政法律關系
C.勞動服務法律關系
D.勞動法律淵源
60、(C)是勞動法律關系的主要形態。
A. 法律文本
B.雙方當事人
C.勞動合同關系
D.法律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