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B)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A.中國人民
B.中國各族人民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平等團結互助(B)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確立,并將繼續加強。
A.融洽
B.和諧
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A)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A.民族團結
B.社會穩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A),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A.特點和需要
B.發展程度
5.《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條規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B)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A.固守
B.保持或者改革
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0條規定,(A)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A.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B.自治區、自治州、民族鄉
7.《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5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B)的義務。
A.繁榮發展
B.全國各民族團結
8.《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14條規定: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B)擔任。
A.少數民族公民
B.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
9.《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21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A)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A.自治條例
B.單行條例
1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統,(A),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重要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重要優勢?!?/span>
A.各民族多元一體
B.各民族交錯居住
11.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A)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
A.民族團結
B.社會氛圍
12.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統籌做好培養選拔女干部、(A)和黨外干部工作。
A.少數民族干部
B.優秀干部
1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B)?!?/span>
A.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B.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14.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B)、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A.民族省份
B.民族地區
15.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全面實現小康,(B)。
A.一個民族地區都不能少
B.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16.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各級黨委要把民族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B)作為考察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span>
A.懂不懂民族工作
B.懂不懂民族工作、會不會搞民族團結
17.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堅持加快(A)和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A.少數民族
B.邊遠地區
18.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我們堅持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A)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
A.多民族
B.傳統
19.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B)和現代化。
A.小康
B.全面小康
20.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我們要順應這種形勢,出臺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完善(A)服務管理體系,促進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美好未來。
A.少數民族流動人口
B.長居人口
21.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B)。
A.根本政策
B.基本政策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B)制定。
A.法律
B.憲法
2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A)。
A.人民政府
B.人民檢察院
24.城市民族工作堅持民族(A)和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A.平等、團結、互助
B.和諧、友愛、互助
25.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將適應當地少數民族需要的(A)、文化事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A.經濟
B.社會
26.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少數民族聚居的街道的辦事處,以及直接為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服務的部門或者單位,應當配備適當數量的(B)。
A.少數民族警察
B.少數民族干部
27.城市人民政府(A)企業招收少數民族職工。
A.鼓勵
B.獎勵
28.城市人民政府應當采取適當措施,提高少數民族教師隊伍的素質,辦好各級各類民族學校(班),在經費、教師配備方面對民族學校(班)給予適當照顧,并根據當地少數民族的(B)發展各種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
A.數量
B.特點
29.信貸部門對以少數民族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和飲食服務的(A)和集體企業,在貸款額度、還款期限、自有資金比例方面給予優惠。
A.國有企業
B.私有企業
30.對城市民族貿易企業和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的優惠,按照(A)辦理。
A.國家有關規定
B.地方有關規定
31.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并組織有關經濟、技術部門,加強同(A)和農村散雜居少數民族開展橫向經濟技術協作。
A.少數民族地區
B.偏遠地區
32.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少數民族(A)的教育和管理,保護其合法權益。
A.流動人員
B.世居人員
33.城市(B)應當教育各民族干部、群眾相互尊重民族風俗習慣。宣傳、報導、文藝創作、電影電視攝制,應當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
A.公安部門
B.人民政府
34.少數民族(A)的城市的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和條件,建立民族醫院、民族醫藥學研究機構,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醫藥科學。
A.人口較多
B.人口較少
35.城市(B)應當在少數民族中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教育和指導工作。
A.計生部門
B.人民政府
36.城市人民政府在少數民族聚居的街道,應當按照(A),保護和建設具有民族風格的建筑物。
A.城市規劃
B.上級部門要求
37.城市人民政府應當(A)少數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民族風俗習慣的自由。
A.保障
B.限制
38.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A),對具有特殊喪葬習俗的少數民族妥善安排墓地,并采取措施加強少數民族的殯葬服務。
A.國家有關規定
B.當地特色
39.少數民族職工參加本民族(A),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放假,并照發工資。
A.重大節日活動
B.聚會活動
4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0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不能全部適用本法規定的,可以由自治區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當地民族的(A)和本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制定變通或者補充的規定,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施行。
A.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
B.發展需要
4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9條規定: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發布(A)。
A.法律文書
B.公告
4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63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B)為依據。
A.變通規定和補充規定
B.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4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12條規定:勞動者就業,(B)。
A.要優先照顧少數民族
B.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4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52條規定:公務員或者公務員集體為(A)、維護社會穩定做出突出貢獻的,給予獎勵。
A.促進社會和諧
B.增進民族團結
4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31條規定:在(A)和邊遠貧困地區工作的教師享有艱苦貧困地區補助津貼。
A.民族地區
B.農村
4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50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體情況,制定(A)。
A.變通規定
B.暫行規定
4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的解釋》中規定: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少數民族公民的姓氏可以(A),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A.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B.根據個人需求
48.《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14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其人格尊嚴、(A)得到尊重的權利。
A.民族風俗習慣
B.個人隱私
49.《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3條規定:國家幫助和扶持(A)地區、貧困地區畜牧業的發展,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業生產條件。
A.少數民族
B.邊境
50.《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第19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的時候,應當為(A)準備必要的翻譯。
A.少數民族代表
B.全體代表
5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12條規定:國家重視培養和選拔(B)。
A.民族自治地方的女干部
B.少數民族女干部
52.《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游行示威法》第12條規定:申請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有(A)情形的,不予許可。
A.煽動民族分裂的
B.影響交通秩序的
5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10條規定:帶有(B)的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A.外國地名
B.民族歧視性
5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7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在(A)和主要傳統民族節日,可以升掛國旗。
A.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紀念日
B.舉行集會
55.《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3條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B)。
A.不同待遇
B.歧視
56.《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9條規定:廣告不得含有(B)、種族、宗教、性別歧視的內容。
A.國別
B.民族
57.《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第52條規定:對少數民族罪犯的(B),應當予以照顧。
A.特殊要求
B.特殊生活習慣
58.《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72條規定:(A)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
A.自治州
B.較大的市
5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26條規定: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防范、制止和依法懲治(A),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A.民族分裂活動
B.犯罪活動
60.《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6條規定: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應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民族風俗習慣,禁止任何基于地域、(B)、宗教等理由的歧視性做法。
A.種族
B.民族
61.《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12條規定:不得利用網絡宣揚……民族仇恨、(A)。
A.民族歧視
B.民族情緒
6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中醫藥,是(A)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
A.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藥
B.漢族醫藥
6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40條規定:支持開展具有(A)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A.民族特色
B.民族形式
6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56條規定:民族鄉的鄉長由(A)擔任。
A.建立民族鄉的少數民族公民
B.少數民族公民
65.《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第10條規定:旅游者的人格尊嚴、(A)和宗教信仰應當得到尊重。
A.民族風俗習慣
B.個人隱私
66.《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15條規定:國家鼓勵、支持(A)傳統體育項目的發掘、整理和提高。
A.民族、民間
B.所有
67.《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35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民族財產繼承的具體情況,制定(A)。
A.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
B.實施細則
68.《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第8條規定:中央財政對革命老區、(A)、邊疆地區、貧困地區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修繕保護,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予以補助。
A.民族地區
B.西部地區
69.《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第23條規定:對少數民族人犯和外國籍人犯,應當考慮到他們的(A),在生活上予以適當照顧。
A.民族風俗習慣
B.特殊要求
70.《中華人民共和國拘留所條例》第17條規定:拘留所應當按照規定的標準為被拘留人提供飲食,并尊重被拘留人的(B)。
A.特殊要求
B.民族飲食習慣
71.《宗教事務條例》第4條規定: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A)、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A.民族團結
B.民族習俗
72.《出版管理條例》第26條規定:(A)不得含有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內容。
A.任何出版物
B.少數民族出版物
73.《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32條規定:禁止制作、播放載有煽動(A),破壞民族團結的內容的節目。
A.民族分裂
B.情緒
74.《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8條規定:地名的命名除應遵循《條例》第四條的規定外,還應遵循使用規范的漢字或(A)。
A.少數民族文字
B.少見的文字
75.《中國公民民族成份登記管理辦法》第5條規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據(A)的民族成份確認、登記。
A.其父親或者母親
B.其父親
76.《中國公民民族成份登記管理辦法》第7條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在其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的(A)內,可以依據其父或者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請變更一次。
A.兩年
B.一年
77.《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互聯網文化單位不得提供載有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B)內容的文化產品。
A.個人利益
B.民族風俗、習慣的
78.《城市設計管理辦法》第3條規定:通過城市設計,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統籌城市建筑布局、協調城市景觀風貌,體現地域特征、(A)和時代風貌。
A.民族特色
B.風土人情
79.《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第11條規定:個體工商戶名稱不得含有: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不尊重(A)的內容和文字。
A.民族、宗教習俗
B.個人利益
80.《報紙出版管理規定》第27條規定:報紙發表或者摘轉涉及國家重大政策、(B)、外交、軍事、保密等內容,應嚴格遵守有關規定。
A.國防
B.民族宗教
81.《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管理規定》第6條規定: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尊重中國(B)的風俗、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A.各地區
B.各民族
82.《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9條規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國家采取措施,幫助(A)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
A.少數民族學生和經濟困難
B.經濟困難
83.在處理民族宗教問題時,通常所說的“四個維護”是指,堅持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民族團結、維護(B)的原則
A.秩序安定
B.祖國統一
84.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指出,打牢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立民族團結教育常態化機制、促進各族學生(A)、促進各民族文化交融創新。
A.交往交流交融
B.和睦相處
85.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B)民族。
A.55個
B.56個
86.目前我國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包括(A)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
A.5
B.6